最近买了第一部 iPhone,开始做安卓 + iOS 双持党。体验了半个月以后,觉得 iOS 和安卓各有优劣,双机党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
# 为什么要做双机党

从准备买到下单 iPhone 只间隔了几个小时,很像是一次冲动消费。但其实我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考虑,用什么手机才能获得更好的体验。

在疫情那段时间(20 年初)我给自己的小米 MIX 2S 刷了类原生,从此对类原生的流畅不掉帧的动画爱不释手,在原生安卓上的路上一去不复返,换了小米 10、Pixel 6,这三年多一直都是把原生/类原生安卓作为主力机。

现在的问题有:

  1. Pixel 性价比太低,且没有对国内运营商做特别的支持,并不是电信/移动/联通全网通都支持。不推荐作为主力机。
  2. 第三方类原生系统支持太晚,一般要新手机发布半年到一年后才有支持;近年支持类原生的手机越来越少,而且中低端机为多,高端机很少有支持;类原生很难压制国内 app,续航很差,小米 10 刚换了原厂电池,续航也只有 3-6 个小时。其实最近也有在考虑即将发布的摩托罗拉 X50,很期待 8 Gen 3 + 官方类原生的表现。
  3. 第三方系统 + 解锁 BootLoader + Magisk(+ Magisk Hide)的环境下,一些软件会用不了,比如工商银行,甚至最近美团都不让我点外卖、参加团购了
  4. 2023 年,没有手机真的寸步难行。某天一个人出去玩的时候,手机卡突然坏掉了,没法联网,为此折腾了很久;最近也是因为早上去公司的路上,手机又“卡米”、差点开不了机了,才决定买第二部手机。如果有两部手机的话,就能有一个冗余。但是使用两部安卓的体验会很重合,更像是为了冗余而冗余,在别的方面的体验上没有提升。

除了上面这些问题外,还有一点是,网上吹 iOS、喷 iOS 的人都很多,但是我自己没有把 iPhone 作为日常手机使用过,所以这次我想使用一下 iPhone 和 iOS。iOS 的封闭生态让我很难把它作为一个主力机(比如为了在 iOS 上用梯子这么一个简单的需求,在 iOS 上需要注册美区账号,去银行申请一张 VISA 卡然后绑定,对我来说很折腾),但如果是双机党的话,封闭生态以外的 app 可以在安卓上运行。

在考虑到上面这些点以后,我开始尝试了安卓 + iOS 双持党的方案。

# iOS vs 原生安卓

体验了半个月时间的 iOS 和安卓,可以来评一评两个系统了。iOS 的优点:

  1. 各种国产 app 在安卓上很慢,而跑在 iOS 上是真的流畅。对比了一下小米 14(骁龙 8 Gen 3)和 iPhone 15 Plus(A16)刷淘宝和京东,简单的页面两边一样快,复杂的页面 iOS 总是能快零点几秒。估计是 iOS 底层渲染逻辑快一些吧,没优化过的屎山代码在 iOS 上就能快一些。还有一个小插曲是,同样是安卓,小米 14(骁龙 8 Gen 3)比小米 10(骁龙 865)快 1-2s,刷新了我以为“内存大小最重要,手机 CPU 没用”的旧观念。
  2. 好多 app 都支持了灵动岛和实时通知,国产 app 对 iOS 新特性都支持得很快啊。
  3. 个人感觉各种国企 app 在 iOS 上流畅一丝丝,可能是 iOS 的默认动画比较流畅。
  4. iOS 待机耗电控制相当优秀,8 个小时待机从 80% 到 62%。国内安卓系统的耗电控制估计也很不错,毕竟我是三年多没用过国内安卓了,但是我对国内安卓的印象是用久了会掉帧,也就是说安卓这边流畅度和耗电不能兼得。之前听说 iPhone 续航不好,可能说的是 SE 3(2018mAh)和 15(3349mAh)这两个产品线,15 Plus(4383mAh)真的无敌。
  5. 隐私控制很好,连复制剪贴板都要授权。
  6. 文档完善,不会用的系统功能,去官网搜、谷歌搜,都能搜到。

iOS 的缺点:

  1. 一个很多人吐槽过的点,侧滑返回的逻辑是由 app 决定的,而非系统级功能,导致 10-20% 的页面没法侧滑返回,而这 10% 的页面足以让我高血压了;即使是支持侧滑返回的页面,其判定也比安卓严格,所以有些时候我侧滑的时候没有触发返回,让我怀疑是我的姿势不对,还是这个页面本身不支持。
  • 这也引申出了一个新的点,iOS app 侧滑返回也没有震动反馈,而 AOSP 上侧滑返回时的震动真的很爽,让我只通过触感就能知道是否触发,完全不需要关注屏幕内容,甚至可以不看屏幕完成手势(不过试了一下安卓这边,也只有小米和 AOSP 在侧滑返回时有震动)
  1. 翻墙很麻烦。不过我家的路由器挂了梯子,平时在家里就不需要下载梯子;出门在外可以用安卓翻墙查东西,实在要用 iOS 也可以用公司 VPN 临时撑一下。
  2. 在拨打电话页面输入号码时不能显示匹配的联系人,原生安卓和国内安卓早就支持了。
  3. 联系人默认只能添加到 iCloud,想要向其它地方添加联系人很麻烦。我的联系人都存在 Google 账号里,所以很麻烦。这很有苹果只考虑自己生态、不考虑别人生态的风格。不过后来我找到了解决方法,是直接禁用 iCloud 联系人,默认就会添加到 Google 联系人。
  4. 在主屏幕、应用列表长按应用,无法跳到直接应用设置。
  5. 无法一键清除所有通知,只能一键清除“通知中心”里的所有通知。
  6. 清除了通知,小红点还在啊啊啊啊逼死强迫症。解决方法是在设置里为每个 app 设置一次隐藏小红点。
  7. 系统级 app(如相机)的设置在“设置 app”里,而不能通过 app 跳转过去。
  8. Google 的 app 在 iOS 的 Material Design 效果没有在安卓自家的好,特别是 Google Chrome,在 iOS 上的 UI 和在安卓上完全不一样。虽然如此,我也不会用 Safari 的
  9. 无法直接清除 app 数据,只能卸载 app 以后再重装。

感觉 iOS 确实是更适合不愿意折腾手机的人。在苹果自己的生态下,各种日常操作真的是行云流水(耳机配对、耳机电量查询、将电池容量损耗呈现给用户、iCloud 同步等等),流畅好用,但是稍微高级一点的设置和细节、还有兼容生态外的东西就是屎(文件管理、 向其他账户下添加联系人、安卓使用 AirPods Pro)。反过来看 Google(以及国内安卓)在各种细节上就很自然、舒服。

2024.3.29 更新:使用了四个月以后的感觉是,上面这些缺点,除了 1、2 和 9 以外,大部分我都还能接受。

# 两部手机的功能分配

作为双机党,最纠结的一个问题,也是容易被别人问到的问题,就是两个手机的用途。大部分 app 不需要(也不支持)在两部手机上同时使用,所以我需要考虑哪些 app 在安卓上用,哪些 app 在 iOS 上用,怎样才能降低两部手机造成的割裂感。而且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,需要反复尝试、调整,才能找到适合最自己的配置。

目前(2023.12.2)我的配置是:

  • 安卓
    • 使用平时一直在用的主卡,每个月 15 GB 流量。
    • 通讯软件(QQ、微信、飞书)。
    • 需要接蓝牙耳机的音乐视频软件(网易云、B 站、小宇宙)。
    • 谷歌全家桶和需要翻墙的一切 app。
    • 别的经常使用的轻量工具类 app(记账、密码本、to do、一本日记、备份软件等等)。
  • iOS
    • 使用新办的一张卡,每个月 2 GB 流量。如果主卡的每月套餐超过 59 元,部分运营商可能会允许办一张副卡,副卡共享主卡的流量和通话套餐,只需要多出 10 元/月,很划算。
    • 没有在安卓上运行的一切国产 app 和国企 app,绑定主卡的手机号。
    • 相机小米 10 拍照不好看。为了备份和集中管理照片数据,我会每天把 iPhone 拍的照片通过 LANDrop (opens new window) 分享给安卓,由安卓统一备份。再次吐槽 iPhone 的文件管理实在是太烂了。
    • QQ 微信登录了小号,用于和大号临时互传文件。如果安卓没电了也可以把 QQ 和微信账号切到 iOS 上,这样出门半天都不用带充电宝了。
    • 上面的这些 app 加上 iOS 系统本身共占用了 46 GB 空间,所以 128 GB 的 iPhone 当备用机足矣,64 GB 也不是不能用。

这个配置的思路是,安卓上的这些 app 在安卓上都很流畅,考虑到安卓还可以插件跳广告、iOS 侧滑返回不好用,这些 app 在安卓上的体验会好很多;而国产 app 在 iOS 上的体验更好,就交给 iOS 啦。

实际用下来,由于 QQ、微信、网易云、B 站占了我大部分的使用时间,每天使用安卓的时间在 4 小时左右,使用 iPhone 的时间在 1 小时左右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安卓更像是我的主力机。

现在唯一奇怪的点在于,微信大号在安卓上,而支付宝大号在 iOS 上,我得想清楚用微信支付还是支付宝支付,然后拿出对应的手机付款。不过安卓和 iOS 分别登录了支付宝小号和微信小号,都绑了银行卡,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完成支付。

2024.3.29 更新:使用了四个月以后,发现 iPhone 拍完照发给安卓上的 QQ / 微信朋友,总是需要转发一次,有点麻烦,所以开始尝试把 QQ、微信、网易云、bilibili、电话卡主卡切到 iPhone 上试试,安卓上只留 Google Apps 和需要翻墙的软件。看最后会不会 iPhone 单机真香。结果当天晚上觉得很不习惯,反思了一下,是因为 iOS 侧滑返回时没有震动反馈,当我在 iOS 上使用这几款最常用的 app 时,就会觉得很不舒服。连夜(是的,凌晨两点)换回去了。

# 安卓机的选择

所以回过头来,如果我是一个双机党,我会如何选择安卓手机呢?

  • 支持 Google 全家桶(对于我是刚需)
  • 手机轻便(非刚需,现在的米 10 + 玻璃材质手机壳已经达到 270g 了,我觉得有点沉,但是可以接受)
  • 有类原生(非刚需,既然使用的 app 少了,我对安卓系统的要求就没那么高了)
  • 能解锁 BootLoader 安装 Magisk(类原生需要安装一些插件和模块来优化体验;国内安卓的本地化体验已经优化得很好了,不是刚需)
  • 发热和续航好(非刚需,续航不够两部手机来凑)
  • 性能(非刚需,需要性能的重量级 app 都放在 iOS 上了)

之前单持安卓的时候,上面的要求除了轻薄以外都是刚需,符合条件的手机很少。现在把大部分国产 app 放到 iOS 上以后,对安卓的要求就没那么高了,甚至一些中端产品线也能满足要求。小米、红米、摩托罗拉、一加、OV 两家,似乎都可以一试。

目前当钉子户,继续用小米 10 和类原生,刚换完电池,刷了降频模块,也许还能钉个两三年。

# iPhone 的选择

在选择 iPhone 的时候,我没有过多纠结,因为 iPhone 15 系列支持 USB Type-C 且没有加密,两个手机可以共用一根充电线,非常适合双持党。在 iPhone 15 系列中,我选择了屏幕和小米 10 一样大的 iPhone 15 Plus,这样在对比 iOS 和安卓的体验的时候,能排除掉屏幕的因素。不过,对比的结果是我更倾向把 iOS 作为刷淘宝京东的备用机,这样的话,屏幕更小的 iPhone 也能满足我的需求。

  1. iPhone SE 3(4.7 寸,2018 mAh,64 GB / 128 GB)

优点是 A15 CPU(和 iPhone 14 相同)、便宜(拼多多二手 128GB 2300)和轻便(140g),缺点是 4.7 寸小屏幕、720p、续航砍半(2018mAh)、Lightning 接口。如果作为备用机,这些缺点影响也不大。不过如果用着用着突然想把 iPhone 作为主力机了,这个配置肯定用不了。所以适合预算不足,但又想买一个 iPhone 作为备用机的人。

  1. iPhone 14 / 15(6.1 寸,~3349mAh,128 GB)

二者的都是 6.1 寸屏幕,其他参数也大差不差,iPhone 15 改成了 Type-C 接口。预算够的情况下,无后缀系列做备用机挺好;做主力机的话,我会觉得屏幕略小。

  1. iPhone 14 Plus / iPhone 15 Plus(6.7 寸,~4383mAh,128 GB)

二者的都是 6.7 寸屏幕,其他参数也大差不差,iPhone 15 Plus 改成了 Type-C 接口。相较于无后缀系列,Plus 系列贵了 1000 块钱,但获得了 6.7 寸大屏幕和 +30% 的电池,可以做备用机,当主力机表现也很不错。如果做主力机,非常适合习惯了 6.7 寸屏幕的人。

Pro 系列的屏幕大小和电池和无后缀系列差不多,贵 2000 块是有更强的 CPU、相机和 USB 3.2 Gen 2,但双持党对此需求不大,我还是喜欢无后缀系列和 Plus 系列。

上面三个选项,各有各的好,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,总体的体验应该不会差很多。